福 州 长 乐 普 济 寺

   

    Fuzhou  Changle  Pujisi

殊胜吉日.长乐葫芦山普济寺恭祝释迦牟尼佛圣诞

殊胜吉日   

福州长乐葫芦山普济寺

恭祝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

        IMG_256

乙巳年四月初八公历2025年5月5日,恭逢三界导师、四圣慈父释迦牟尼佛圣诞!万众欢庆、法界殊胜。为纪念释迦牟尼佛祖诞辰,福州长乐葫芦山普济寺举行恭祝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法会。逢此殊胜日请尽力行善,广做功德,听经闻法、吃素放生、供灯持咒等,回向给法界一切有情无情众生,平安喜乐,闻法解脱!祈愿世界和平、永无灾厄!

         IMG_256
佛陀降临人间

释迦摩尼出生和生活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与孔子为同时代。

迦摩尼的出生也伴有祥瑞:2500多年前,古印度国内诸多小国并立,其中有一国名为迦毗罗卫,国王为净饭王,夫人为莫耶王后。一日,莫耶王后在睡觉时,梦见一头白象从她的右肋进入身体,梦醒后王后已经怀了身孕,而且受孕后百病不染。

根据古代印度的风俗,妇女头胎分娩必须回娘家去,在十月怀胎将满之时,莫耶王后在侍从的护卫下回娘家天臂城。途中,在经过迦毗罗卫城和天臂城交接处的蓝毗尼花园时,莫耶王后到花园中休息,当她走到一棵无忧树下时,伸手去抚树枝时,动了胎气,就在这株无忧树下生下了悉达多太子,太子出生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65年,中国的农历四月初八,因此这天被后世奉为“佛诞节”。

释迦摩尼诞生时,大地有六种吉祥震动,帝释、梵天守护四周;天女散花、天众奏起庄严、美妙的天乐。释迦摩尼出生后就能行走,遂向东、南、西、北各行七步,每次落足,地面皆有宝莲涌出以接佛足;太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于是难陀龙王、优波难陀龙王虚空喷吐香水,一温一凉为太子灌浴(又说天空现九龙喷吐香水为太子灌浴)。各国的佛教信众通常以浴佛的方式纪念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因此“佛诞节”也被称作“浴佛节”,是佛教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每年中国的寺庙都会盛大、庄重的浴佛活动,以此纪念佛陀的诞生。              IMG_258

释迦牟尼佛童子画

佛诞庆祝:浴佛节

今天是农历四月初八,我们佛教伟大的导师—— 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日。佛教四众弟子为纪念佛陀降生,在佛诞日依照太子出生时场景,以各种香汤灌洗佛像,燃香散花供佛,从而形成和延续了佛诞浴佛的传统,又称浴佛节!是佛弟子们一年中最吉祥、最重要的节日。

浴佛的意义在于净化个人的身口意,当手持净水沐浴悉达多太子像时,内心应当诚恳祝祷,唱颂“我今灌浴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五浊众生令离垢,愿证如来净法身”,愿袪除贪欲、瞋恨、愚痴的污垢,让自行身行、语言、心意都能保持洁净;希望社会清净安宁,没有暴力、欺诈、邪恶等事件,环境能够优美清净;并且借浴佛的功德,净化自心的烦恼尘垢,美化社会国土,转五浊恶世为净土,导邪曲人心为善良菩提,这就是浴佛的真正意义!

                  IMG_256

浴佛功德

浴佛可成就十五种殊胜功德:

一者、常有惭愧。

二者、发净信心。

三者、其心质直。

四者、亲近善友。

五者、入无漏慧。

六者、常见诸佛。

七者、恒持正法。

八者、能如说行。

九者、随意当生净佛国土。

十者、若生人中,大姓尊贵,人所敬奉,生欢喜心。

十一者、生在人中,自然念佛。

十二者、诸魔军众,不能损恼。

十三者、能于末世,护持正法。

十四者、十方诸佛之所加护。

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身。

                IMG_256

佛十种德号

佛陀是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

圆满成就的佛陀,具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达到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境界,所以诸“佛”都有十个称号:

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佛有五眼、六通、十力、十八不共法,佛身有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等。佛还具有三身、四智、十种大乐、十八大空等。

「 若有众生闻我名者。皆得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诸佛法亦如是。何以故。一切佛法皆平等故。」

                     ——《不退转法轮经》卷第三

IMG_262

藏传《小般若经》云:

诸佛皆从此陀罗尼咒中生,释迦佛亦依此陀罗尼咒之威力而成佛,观世音依此现前得菩萨果。仅以听闻此陀罗尼咒也将无勤获得广大福德,并清净一切罪障。

                   IMG_267

恭祝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佛赞

若得见於佛  灭除一切苦

能入诸如来  大智之境界

若得见於佛  舍离一切障

长养无尽福  成就菩提道

               IMG_256

回 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IMG_256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