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 州 长 乐 普 济 寺

   

    Fuzhou  Changle  Pujisi

受持菩萨戒的功德与利益

           受持菩萨戒的功德与利益

IMG_256

《菩萨璎珞经》中云:受持菩萨戒者“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是说有人受了菩萨戒之后,就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即使犯戒也原声本人未受菩萨戒的情况,更胜外道。受大乘菩萨戒,既得如是广大功德因此奉劝诸善男信女凡是信仰佛法皆应求受大乘菩萨戒既有百益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

  IMG_256

菩萨戒有:在家优婆塞菩萨戒,有名出发心菩萨戒(俗称六重二十八轻戒)。以及梵网菩萨戒,即究竟菩萨戒(俗称十重四十八轻戒)。《菩萨璎珞经》中云:佛子受十无尽戒已(十重戒),其受者,过度四魔(即不受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天魔四魔的障碍)。从生至生不失(菩萨戒体),因此,常随行人乃至成佛。

                 IMG_256

(1)       菩萨戒是三皈、五戒、十善之展开和提升。同时三皈、五戒、十善是一切大乘戒律的基础。使我们必须应该受持的。受菩萨戒是现在始,至尽未来劫,生生世世皈依三宝。与尽形寿(今生今世)的三皈五戒、皈依三宝不同。且菩萨戒以三聚净戒为中心,即:摄律仪戒(持一切净戒)。摄善法戒(修一切善)。饶益有情戒(度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往生佛国净土圆成佛果。

(2)       受戒持戒是为法界一切众生而持。在一切众生上得分,而犯戒是针对少数众生而犯,犯戒是行菩萨道过程中而犯,股经云:“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因受戒者自然契入同体大悲。例如: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愿法界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成佛果。念一声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受戒者念佛的力量极大,引诱菩萨戒体故。受戒后或念佛、持咒、为众生回向,或印经书、放生、财法布施,或请法师讲经。或精进修行,修六度万行等等,种种方便度化。  

     IMG_256

(3)受戒者诸佛护念。如药师佛十二大愿,受戒破戒者药师佛加持护念,使戒体清净。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亦加持护念菩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亦加持提携受菩萨戒者。《佛说延命地张菩萨经》亦云:地藏王菩萨亦护持菩萨戒者,不仅让其世间吉祥如意,且加持速证涅槃。

(4) 受戒持戒者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易上品往生,据《观无量寿经》九品往生,上三品为大乘菩萨根性者往生。

(5)受持梵网戒者《梵网经》云:能持如是法,未成佛道间,安获五种利。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护。二者命终时,正见心欢喜,(往生净土或投生善处)。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友。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五者今后世,性戒福慧满。

(6)受持菩萨戒是重在积极的行善,而不仅仅是消极的止恶。进而愿一切众生,皈依三宝,发菩提心,自利利他,的究竟解脱,圆成佛果。

IMG_256

(7)菩萨戒是有犯不失的,受戒者命终不失戒。犯重戒、重罪,戒体自性光明暂时被遮盖,但由于忏悔、诵经、念佛等修持力,不舍菩提心。而且有缘仍可于今世或后世重新增受戒,有种种因缘仍可恢复戒体(菩萨戒亦可多次受,使戒体坚固)。况且每半月半月诵戒,以利自观受持。

(8)《梵网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菩提心是我们本性具足的,通过受戒只是恢复自性本有的功德。就是看我们有没有勇气敢于承担荷担。受持菩萨戒,遵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德,愿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9)《菩萨璎珞经》中云:“法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者,是法师其福胜造八万四千塔”。“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

(10)在我们的娑婆世界,菩萨戒的得戒师是释迦牟佛,羯磨师为文殊菩萨,教授师为弥勒菩萨,一切如来为尊证,一切菩萨摩诃萨为同学。经佛菩萨次第相传,由罗什大师传到我们的出家法师。

(11)受菩萨戒条件有二:其一.感戒之善,须真心发菩提心,切实行菩萨道。发菩萨愿。其二.无障戒之恶,无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极逆等罪。

(12)优婆塞戒也称在家菩萨戒或初发心菩萨戒,是渐戒(包括瑜伽菩萨戒),必须先三皈五戒后方能受戒。而梵网菩萨戒是顿戒,不受五戒限制。但是要发大菩提心,发菩萨愿,行菩萨道。无种种极恶逆之罪,即可受之。而且也可面向非人、神、鬼、畜生等受之。条件是但解法师语。梵网菩萨戒对出家及在家均可受之。只是具体戒条解释不同。(如:出家完全断淫。在家斋月斋日不淫等)。优婆塞戒可进一步受梵网菩萨戒。

    IMG_256

犯戒与失戒以及持戒功德 

菩萨虽持一戒,要比小乘持具足戒的功德更大,因为菩萨戒的每一戒都是“无尽戒”;持一戒,即在一切众生分上得到持戒功德,众生之数无量,持戒的功德也就无尽了,所以受持菩萨戒的功德之大,大得无法比喻。

《华严经》说:“戒是无上菩提本。”《梵网经》说:“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教化他人出家受菩萨戒的功德是很大的,自己受菩萨戒的功德,那就更大了。

犯戒罪过:有人以为受戒固然功德很大,犯戒的罪过也很大,唯恐受了戒不能坚持不犯,所以没有勇气受戒,在这里却明白地告诉你:“有而犯者,胜无不犯。”为什么呢?

这就是菩萨戒的功德作用了,因为持戒是对一切众生持的,所以在一切众生中有功德,犯戒则绝不可能对一切众生而犯。

                   IMG_256

比如犯杀生戒,即使天天杀,时时杀;也不可能杀尽一切众生,杀一众生,仅于一个众生身上得罪,杀生有罪,却没有在一切众上身上得罪。又说:“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又称菩萨戒为“四十二贤圣法”,四十二个阶位的菩萨是由于受持了菩萨戒而得。

失戒情况:菩萨戒不是“尽形寿”受持,而是“尽未来际”受持,所以命终不舍戒,菩萨不拒性别与变性(男女身互转)之人;所以二形不失戒。

                        IMG_256

菩萨戒只有在两种情形下失戒:一是犯了重戒,二是故意舍去大菩提心。犯重戒有两种:一是破重戒,是以上品烦恼缠犯(如故意杀人);二是污重戒,是以中品烦恼缠犯(如过失杀人,不加注意而误杀人)。

舍大菩提心,即是对人宣布不做菩萨了,或者不相信有菩萨行了,或者以为大乘不如小乘好而不学大乘法了,乃至不信佛法而信外道了,这都成为舍菩萨戒的因缘。

有犯不失:菩萨戒一经受得之后,从生至生,直至成佛,都是永远随逐的,因为戒体是一种无形状无表象的无漏色法(物质体),当它一经熏上了我们的本性理体之后,只有被遮没的可能,却没有失落的可能了。

                    IMG_256

所谓犯了重戒失戒,那只是因受恶法阴影的遮没而失去了戒体的功能,并不即是戒体从我们的本性理体上失落,这是应当明白的。所以,《梵网经》许可犯了十重的人,于佛像前忏悔过恶而取相重受。《璎珞经》则直言:“十重有犯无悔,得使重受戒。”瑜珈也是直说:“以上品缠犯如上他胜处法,失戒律仪;应当更受。”

“重受”或“更受”,乃是以外在的佛菩萨(他)力,为引发先前曾熏受的戒体,使之恢复其戒力功能而已。

      IMG_256

菩萨戒的行持

现在一般人对持戒有一种畏惧之心,就是怕自己持不好戒,罪过很大,会下三恶道。其实,受菩萨戒的前提是要发菩提心,受了戒就跟成佛结上了缘。能够跟成佛结上缘分,比不受戒而没有缘分来得强。

宁可受菩萨戒,犯了重戒下地狱,也比你不受菩萨戒好。为什么呢?因为结上了缘分,所以下地狱出来后还可以成佛。永远不受菩萨戒的就没有这个缘分,无量劫还要轮转,也还是要下地狱。

受了《梵网经》十重四十八轻戒的,前面的十重戒要注意,不要去犯。其它的四十八条轻垢戒是可以忏悔的,犯了后忏悔能够忏除。更何况受了菩萨戒,我们就有菩萨戒的戒体,有这个戒体,就有佛力的加持。

如果不受这个戒,当对境生起的时候没有戒律的护持,就一定会犯。如果你有戒体的话,遇到对境,戒体马上产生作用,你就不会去犯。所以,还是要勇敢地来受菩萨戒。受戒对自己有好处。

         IMG_256

受持菩萨戒的开示

第一,要懂得戒的意义;

第二,要知道怎样如法受戒;

第三,要知道受戒的功德;

第四,要知道失戒的罪苦;

第五,对受戒的道理要正解深信;

第六,要发大愿求上品戒;

第七,要至诚禀受净戒;

第八,要精明戒法;

第九,得戒后要善能护持,少有亏损当从速忏悔;

第十,当知处处都可以持戒的,不一定要出家住寺院才能受戒的。

希望戒子得戒后,当如法精修,毕生严持不犯,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这才能达到受菩萨戒的目的,获到殊胜功德:圆满菩提,究竟成佛。则上不负世尊制戒利人之盛德,下不负发起传戒诸同仁的厚情,和你们这次受戒的胜缘。

你想往生,一定要受菩萨戒、发菩提心。佛经里有个比喻,你受了菩萨戒,你的这个碗就是一个金碗了,这个金碗就是砸碎了,碎片还是金子的。不受菩萨戒,受其它戒,你的这个碗是泥巴碗,就算是一只完整的碗,但还是泥巴的。所以我们鼓励大家受菩萨戒。

           IMG_256

受菩萨戒者有八种殊胜功德 

一者道场殊胜,菩萨发心,受此大戒,越六趣三乘,直至菩提。

二者发心殊胜,若人一念,发起大悲大智,受菩萨戒,即超二乘。

三者福田殊胜,假使有人供养满世界大阿罗汉,不如供一受菩萨戒者。

四者功力殊胜,受小乘戒,譬如萤火,受菩萨戒,譬如日光。

五者灭罪殊胜,受戒破犯,犹胜外道,以戒威力,设堕恶道,受罪轻微。

六者受胎殊胜,受菩萨戒者,若有胞胎,常为天龙善神,共守护故。

七者神通殊胜,受菩萨戒者,能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作黄金。

八者果报殊胜,受菩萨戒者,当生莲华藏海,受法性身,一得真常,永不退转。

                   IMG_256

《梵網经》轻戒第四十一条中又称菩萨戒为“千佛大戒”。意思是说:过去庄严劫中的千佛是由于受持菩萨戒而成佛,现在贤劫中的千佛,也是由于受持菩萨戒而成佛,未来星宿劫中的千佛,同样是要受持菩萨戒才能成佛。乃至推及过去三世三劫的千佛,未来三世三劫的千佛,过去无量三世三劫的千佛,未来无量三世三劫的千佛——总之,一切众生,一切菩萨,一切诸佛,无一不是由于受持菩萨戒而得成佛。由此可知,菩萨戒的功能之大,是大得不可思议的了。

                          IMG_256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