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 州 长 乐 普 济 寺

   

    Fuzhou  Changle  Pujisi

恭迎“地藏节” 诵念《地藏经》

恭迎“地藏节   诵《地藏经》

  IMG_256

每年农历七月晦日(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是佛教地藏菩萨圣诞,这一天也被民间称为“地藏节”,很多地方都有过地藏节的习俗。

在佛门里,《地藏经》是一部非常浅显易懂的经。《地藏经》又名《地藏菩萨本愿经》,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地藏经》的缘起是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

在《地藏经》中,释迦牟尼佛介绍了地藏菩萨过去劫勤奋修行的事迹,例如曾为婆罗门女、光目女时救度母亲的故事,还通过地藏菩萨与文殊菩萨、佛母摩耶夫人、定自在王菩萨、四天王、普贤菩萨、普广菩萨、大辩长者、阎罗天子、恶毒鬼王、主命鬼王、坚牢地神、观世音菩萨、虚空藏菩萨的问答,以及地藏菩萨与释迦牟尼佛的对话,介绍了地狱及其众生的状况,则赞叹了地藏菩萨的誓愿和功德,并将引导无佛世界的众生的任务交付给他。另外,释迦牟尼在经中也为众生指明了超拔亲人眷属的道路。

在佛教诸多经典中,《地藏经》以强调因果与孝道面著称,经文不但强调了众生的因缘业报,还讲述了婆罗女、光目女救度母亲的故事,因此被称为佛门的“孝经”和佛陀最后的遗嘱。

作为一部非常著名的大乘经典,《地藏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万物众生生、老、病、死的过程,并介绍了改变命运和解脱冤亲债主的方法,不仅可以用来印证佛教的因缘果报,还能用于超度死者,所以在中国民间很受欢迎。由于《地藏经》深入民间,地藏菩萨也因此著称于世。

  IMG_256

作为中国民间的四大菩萨之一,地藏菩萨以“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和大慈大悲的功德而广受佛教徒崇敬。特别在中国,地藏菩萨迎合了中国人对死亡的幻想和对祖先的尊敬。

IMG_256

孝亲尊师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之第一美德。“百善孝为先”,地藏经作为佛门第一孝经,也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入门基础“度尽众生,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据说地藏菩萨曾化现在安徽九华山,并以此为说法道场,因此地藏菩萨在中国不但被奉为掌管阴间世界的“幽冥教主”,还形成了深厚的地藏信仰,无论在佛家寺院,还是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地藏菩萨的塑像或石刻。你所知道的是人人应该孝顺父母,没有听过人说不应该尽孝道这句话,所以你觉得惊奇。若按照真理来讲,是这样的说法。若是站在“世间法”的立场来讲,当然应该孝顺父母。

IMG_256

世间法是木本水源,应该慎终追远、孝顺父母、恭敬师长,这是天经地义之事。若按出世法来讲,我们努力修行,用功学习,发大菩提心,就是尽大孝,而不是小孝。此话怎么解释?因为修行有所成就,可以超度七世父母生天,所谓“一子成道,九族生天。”这就是大孝。

孝有四种:一为大孝,二为小孝,三为远孝,四为近孝。什么是大孝?就是报生生世世的父母恩、师长恩。什么是小孝?就是孝顺现世的父母,膝下承欢,令父母高兴。养父母的身、慰父母的心,也就是要恭敬父母、供养父母。

什么是远孝?就是孝敬古圣先贤,效法他们的一言一行,作为借镜;一举一动,作为圭臬。什么是近孝?就是除了孝顺自己父母之外,还要孝顺他人的父母,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有这种的思想和行为。真正出世法,超过孝道,所以才说:“不应该执着孝。”

IMG_256

若是执着孝顺父母,那就沾上情情爱爱的思想,就有妄念,终日念父思母,焉能修道?所以按真理来讲,不应该尽孝道。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现在的人心,一天比一天坏,品行一天比一天恶劣,所谓“人心不古”。为什么?因为世间人,本应该孝顺父母,可是他不孝顺父母。认为孝顺父母是落伍的思想,又认为父母养育儿女,是他应尽的责任而已。

那么,他不尽孝道,是不是修行呢?也不是的。他真能修行,不需要养父母,也算是孝顺父母,这是尽大孝,将来超度父母生天。他既不孝顺父母,也不修行,专造种种的恶业,将来一定堕落三恶道,毫无疑问。

现在部分青年男女,学下流的行为,不是杀人放火,就是奸淫邪道,无恶不为。觉得应该这样放荡不羁,以为自由。他认为人不应该孝顺父母,就应该学坏,这种思想,大错特错。

 

 

 IMG_256

修行人,虽然不孝顺父母,可是能拯救父母离苦海,生于天界。但有些人,既不孝顺父母,又不修行,终日做些不道德的事,有害于家庭,扰乱社会、国家,不得安宁。

愿同修们六时吉祥,早证般若!阿弥陀佛!

IMG_256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