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 州 长 乐 普 济 寺

   

    Fuzhou  Changle  Pujisi

佛弟子持诵佛经的正确方法

           佛弟子持诵佛经的正确方法

 

       IMG_256

我们说修行要修戒定慧诵经时戒、定、慧三个同时俱足三个全部都有,所以会开悟为什么

因为诵经时不会去犯戒所以是能持戒专心诵经,就是有定

经诵久了,其义自现,自然就有慧

唐朝的善导大师曾经说过:佛经是一面镜子,读经就像照镜子一样,越照越明,越照越有智慧。诵经时心态的调整至关重要。我们诵经不仅仅是为了增长佛学知识,而是要从这些经典中反观自己的言行,从而修正自己的行为,改掉自己的恶习,这是我们诵经的真正意义,而不是为了诵经而诵经,那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在家佛弟子可根据诵经时间的长短选择姿势。短时间的诵经可以站着或跪着,如果经文较长,可以选择坐着或者盘腿坐均可。在家佛弟子诵经前要净手、净口,衣着要整洁,在佛堂供佛像设经桌,奉上香花灯烛果等供品。若家里没有佛堂,选择一处安静的地方,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诵经,心要静下来。

        IMG_256

专诵一经

佛教经典三藏十二部,每一部都非常好,关键在于你自己。哪一本经书能让你获益,让你的心安定,它就是好的。佛经是佛陀针对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时机因缘所讲的法,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哪一部与自己最相应、适合自己,那就是最好的。南无阿弥陀佛。

有的人选诵好几本经,有的人选诵一本经,我建议你专诵一本,除非已经诵得很习惯不勉强,为什么要专诵一本?它的利益在哪里?因为一经通,则窍窍通,所以一悟了就百悟了。那你诵那么多经的意义是什么呢?事实上还是要大彻大悟!所以诵一经能开悟,诵那么多经也能开悟,但是诵一经比较容易契入,诵多经很难契入,除非这一经已经通达了。

礼敬一佛就是礼敬诸佛,专诵一本经就是三藏十二部经都让你诵完了,所以不要落入那种不正确的知见里,心要专才能定。连一本经你都不了解,那你要诵了三、四本经,不要这样,甚至有的人清早诵一种,下午诵一种,晚上再诵另一种;或初一诵一种,十五又诵另一种,然后诵到很忙很累,所以各位要专诵一本经。

             IMG_256

一日几遍

诵经时,最好能让自己保持一心不乱。《佛说阿弥陀经》中说,只要一个人,念经达到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就会现在其前,进行接引。

一天读几遍,这个很重要,以金刚经感应录的例子,没有人一天只诵一次的,最少每天10遍的,最多的一天60遍。一天60遍要多久时间呢?如果已背诵起来的人,一遍诵十分钟,至少每天就要5小时以上!哪一个人心可以稳定5小时以上的,那这个人不简单。

但意思不是叫你要读诵很多次,而是你自己要为自己做一个定课。定课是我每天一定要做的,我有多余的时间再学别的或诵别的,就像心有余力,则于学文。定课跟散课不一样的,先规划针对个人需要设计表格,按照个人想要怎样的修,来做这样的功课,然后自己做这样的演练,所以一日诵几遍,以金刚经来说,奉劝各位一天最少诵3遍约1小时。其他内容较多的,如地藏经、六祖坛经,则一遍就可以。

    IMG_256

经文熟练

如果念很久,经文还不熟练,事实上是你念起来没有味道,若你诵经诵到如行云流水,自然就会有法喜;诵经诵到突然之间不见经,不见身,也不见人,那是个什么情形,自己去体会。也就是说这经文你要相当的熟练,读起经来身心才会投入。

 

       IMG_256

字当念对

是不是每个字都念对,是不是每个字都没有漏掉,还是多念一个字,为什么念经文最后都要再念补阙真言,为什么要再念补阙真言,诸位你有把握每次念都念对,都没有念漏掉吗?我们察觉到,几乎每次念都有这样的问题存在,所以要选诵经这法门的人,你的诵经就要每个字都要念对。先看到字,一字一字的念,自然不会念错。

                 IMG_256

速度宜稳

我们常常会念顺,但速度不稳,我们比较熟的地方常会快速的念过,这样不对,要稳每个字都要稳,都要跟第一个字一样的稳,往往我们熟悉的文章或句子,一下子就念过去了,这是习气,不能这样习气作祟,要有定力,所以在念的当中全部要稳,但稳的时候又常常有个地方会断掉,段与段之间会断掉,会停顿一下。诵经要段与段之间速度要一样,字与字之间速度要一样,不能断,尤其念到断句很明显的时候常常会断掉。

          IMG_256

气要顺畅

最困难的,气要顺畅相当不简单,所谓气要顺畅就是念这本经从头至尾,都不断掉。换气要换到自然而不断掉任何一句。所以稍有不顺,就会断句。每次念一直断气,那这本经念起来就会不顺畅,如果念起来很顺利的话,那会身心都很舒服,就像打坐要数息,数息当中要本身要去调息,息调的好,坐起来很舒服,息调不好,坐起来相当的累。因此诵经要有诀窍:注意力摆在丹田不要出力,用丹田的力量,不要念的很僵硬,要念的柔软,会愈念愈稳定。

口中甘露

在打坐时舌顶上颚,为什么要舌顶上颚,好处为:不会口干舌燥,不会上火。同理,不会诵经的人,很用力念的人,诵一部经下来没声音了,尤其是大部经一次诵下来好几个钟头的,一念下来都失声,而且边念边喝水。

 

     IMG_256

心生恭敬

做任何事态度是最重要的,这个态度会决定你刚才诵经有没有意义。我们诵经完,一定会回向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是用你清净的心,去庄严佛净土;如果你没有恭敬的心,你根本就不清净,不但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三宝,所以诵经要心生恭敬。

心生法喜

你有没有诵经诵到法喜充满?还是偶尔有,偶尔没有呢?我们有时心情好,诵起来就法喜充满;心情不好时,诵起来就不法喜。所以你诵经时,要常常法喜充满,如果你每次诵经都法喜充满,这表示你已进入状况。

 

     IMG_256

不起妄念

诵经不起妄念,谁能不起妄念?除非是个开悟的人,所以几乎诵经都会起妄念,但你不用害怕妄念起,继续诵你的经,甚至你还会边诵时,边想到诵完要做什么事情!我们的心实在太不可思议,所以不起妄念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但是我们现在还会起妄念是很自然的现象,不要让它困扰你,不要让它产生挫折感。因为这是正常的过程!

自然背诵

我们常常看到不懂字的阿婆,跟着师父念经,到最后整部经都背起来。常听人说老人痴呆症,反而年轻人犯痴呆症,背都背不起来,阿婆为什么可以背起来呢?研究的结果:当一个人懂文字,随时要看都可以,但是对完全不懂文字的阿婆来说,当她在与别人读经时,她会特别的专心,反而我们懂字的不专心。

       IMG_256

所以一个懂字及一个不懂字的人一起背大悲咒,大部分反而认识字的比较慢背起来,就是这个道理。

大德有云:“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所以,保持正确的诵经方式,同时还要依照经文中的意思,去依法修持,才会更如法。

凡人本是尘间物,心有不甘而顿悟。

问缘能有几分福,禅来禅去皆是空。

感恩阅读,感恩分享。愿大家六时吉祥,南无阿弥陀佛!

            IMG_256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