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经闻法的功德和利益及必须改正的坏习惯
一、听闻佛经有八种功德
《大庄严经》云:闻经得八种功德:
一、端正好色端正好色者,谓人以正信之心,严洁其身,听闻佛经。以是功德,报得色身端正,而无丑恶之相也。
二、力势强盛力势强盛者,谓人以精进勇猛之力,听闻佛经。以是功德,报得福力威势,降伏一切而不怯弱也。
三、心悟通达心悟通达者,谓人听闻佛经,解知义趣深远,理与心会,无不通达。以是功德,故能彻悟一切法相,了无挂碍也。
四、得妙辩才得妙辩才者,谓人听闻佛经,深达一切法相。以是功德,得妙辩才,能以一句之义,演说无穷也。
五、获诸禅定获诸禅定者,谓人听闻佛经,思惟甚深妙义。以是功德,即能摄心敛念,妄想不生,寂然入定也。
六、智慧明了智慧明了者,谓人听闻佛经,广解其义。以是功德,开发本有智慧,照彻无碍也。
七、出家殊胜出家殊胜者,谓人听闻佛经,厌恶尘俗。以是功德,即出家学道,复能以所闻之法,传化于人,为世导师也。
八、眷属强盛得法之人,称为眷属,谓人听闻佛经,复能依经为人演说。以是功德,生他法身,即成眷属,展转流布,日强日盛也。
二、闻经有十种利益
《华严经疏》云: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一切处,与十方佛互为主伴,称性圆融而说此经,令诸菩萨一切大众,及未来世法界众生,皆悉得闻,信解悟入,生如来家,乃至深入毗卢性海。若人闻是经,得无量无边利益。今束(概括)为十,故云闻经十益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见闻益:见闻益者,谓见闻如来常说遍说此之大经。佛佛道同,法应如是。令诸众生入佛境界,成见闻益。(常说者,过去现在穷未来际,恒说此法也。遍说者,十方无尽世界,皆说此法也。)
二发心益:谓闻如来说本因中大愿大行,誓度众生。是以遂发信心,学佛行愿,成发心益。
三造修益:谓闻如来说此大经,发起机智慧善业,令诸众生如法进修,成造修益。
四顿得益:谓闻如来初成正觉,即说此经,为根本法-轮,义理玄妙,具含众德,令诸众生即能开悟,成顿得益。
五灭障益:谓闻如来说此大经,广明依正二果胜德庄严。是以信乐修行,灭烦恼障,成灭障益。(依正二果者,一依果,谓华庄严世界。二世果,谓如来十身也。)
六摄位益:谓闻此经显说圆融地位,即一位之中,具摄诸位功德,期心证入,成摄位益。
七起行益:谓闻此经广说圆融妙行,则一行顿成诸行。是以起深信解,发意修行,成起行益。
八称性益:谓闻说此经,称性极谈,真实之法,决须解了,依性起修,成称性益。
九转利益:谓闻此经,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乃展转与人演说,皆得饶益,成转利益。
十速证益:谓总具前诸法门故,广修众德,则能速出生死,顿证菩提,成速证益。(梵语菩提,华言道。)
《华严经疏》又云: 佛说《华严经》时,一切二乘根器狭劣,不能听闻。故出现品云:“一切二乘,不闻此经。何况受持。故虽在座,如聋如瞽。是名二乘非器(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其次、众生非器,谓一切邪见众生,无信心故,非其根器。虽闻此经,闻即生谤,而堕恶道。是名众生非器。
无论眼见耳闻,甚至鼻嗅,只要接触佛法,皆有功德;若能从闻思修,深入经藏,终必证得无上智慧。
三. 听经闻法必须改正下列坏习惯
1、 喜欢听“段子”
第一个坏习惯是在诵经、闻法时只喜欢记录、研究优美的经句,或是听有趣的段子、故事,却不加以思考其含义。
注意,这里的重点是“只喜欢”。辞藻和故事本就是令大众生起好感的方便法,但如果只停留在“喜欢”,那便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就像佛菩萨们用手指着月亮,提醒我们快看佛法宝藏,但我们只在意这些,不注意全部精华。又如现在有人喜欢借抄经放松心情,顺带练字。这种行为虽属于书写、流传经典,可获福德,但如果能思惟其义,获益会更多。
2、轻视原文
第二个坏习惯是听法后自以为理解了其中的义理,便不再重视原文,令词句与意义互相脱离。
《金刚经》中佛陀把文字比作渡过苦海的舟船,证悟者借此船从此岸到彼岸后,当然可以离船而去。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但在这之前,如果离开了这条船,又或者按自身理解仿造了一条可能存在缺陷的船,又如何安全、稳妥地渡海呢?
3、未加消化
第三个坏习惯是听法后没有领会便开始持守,从而可能会误解原义。佛菩萨与大德说法时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因材施教,传授方便法门。如果未认识到此点,而囫囵吞枣的一并学习,势必会遇到矛盾。
4、跳级式修学
第四个坏习惯是“跳级修学”。就像小朋友学走路,不可能马上会走,而是会历经爬、扶着走、独立走等过程,修行也是如此。
佛陀说法是循序渐进的,先为上根的大菩萨们说华严,再为众生说阿含来解决自己的问题,随后又说《阿弥陀经》《维摩经》等,令罗汉、辟支佛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除了像六祖慧能大师那样极少部分具备上根利器的人,对于一般人而言,初修行时便要跳级修“空”,又要从何修起呢?这就像让数学零基础的儿童去学高数。
5、反向努力
第五个坏习惯是“反向努力”,就是完全理解错了经文的内容,并按这个错误见解努力。
如《阿弥陀经》记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如果佛弟子只关注到了“执持名号……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就片面地理解为只念一句佛号就万事大吉,可以偷懒、省事了,那便是在放任助长自己懈怠和贪乐的习气。
根据上述经文“念佛号即得往生”是有前提的,即“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就需要具足信愿行,而在这一句之前经文也写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如果真能专心念佛,不管人我是非执著分别,身心安定、念念不起烦恼,那么和修持其他善法所获得的资粮是一样的,自然不需要再修持其他的善法了。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