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 州 长 乐 普 济 寺

   

    Fuzhou  Changle  Pujisi

20句禅语与信佛的因果福报

20句禅语与信佛的因果福报

                    IMG_256

1.心缺良善,言行必恶毒;心缺美德,言行必下流;心缺自尊,言行必卑贱;心缺诚实,言行必虚妄;心缺涵养,言行必粗陋;心缺教化,言行必无礼;心缺敬畏,言行必随便;心缺知识,言行必愚钝。心是一杆秤,秤出的是自己的言行;言行是一面镜,映出的是自己的心灵。

2.冲动是魔鬼,说话要先想清楚再说,做事要先考虑好后果再做。做与说前先思考就可以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减少自己事过之后的悔憾。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因为,轮回的路上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IMG_256

 

                     IMG_256

3.将心比心,便是佛心。当你能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很少人会再与你计较。当你能像容忍自己一样去容忍别人,你的人缘将好得出乎你的想象。用宽厚仁慈的心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爱自己容易爱别人难,如果你能做到像容忍自己一样去容忍别人,你就是真正地得道成佛。

4.我们之所以活得累,往往是因为放不下面子来做人。虚荣心无限膨胀,蒙蔽了真实的自我,分不清什么是需要和欲望,把别人的眼光当做行为的最高标准,把别人的恭维当做人生的最高奖赏,完全迷失在世俗的迷宫中。把面子拿下来揣在衣兜里,素面朝天,你会发现原来生活真的没那么沉重。

5.一念之慈,万物皆善。一动念头就先发现别人的毛病,正是自己莫大的毛病。一动念头就先想到别人的优点,正是自己莫大的优点。

                 img4

6.       人,可以真实地活着,但不要太认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完美主义者最大的悲哀,就是活得不真实。现实才是最真的真实。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苦有乐,有酸有甜。人活着最大的乐趣,就是从痛苦中把快乐找出来。什么都追求好,是一种积极的思想,却不是最好的活法。难得糊涂,你随和,生活才随和。

7.看淡得失人无忧,看破生死自从容。人,因无而有,因有而失,因失而痛,因痛而苦。人总是从无到有就欢欣,从有到无则悲苦。其实,有又何欢?一切拥有都以失去为代价;无又何苦?人生本来一场空。有无之间的更替便是人生,得失之后的心态决定苦乐。

8.人生就是这样,和阳光的人在一起,心就不会晦暗;和快乐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带微笑;和进取的人在一起,行动就不会落后;和大方的人在一起,处事就不小气;和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迷茫;和聪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就变机敏。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IMG_256

9.修行,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坦然地接受残缺。人没有三头六臂,做人也好,做事也罢,谁能尽善尽美?修行,就是用智慧看透世间黑白,并用一颗善良的心成就一切美好,用一颗宽容的心,坦然地接纳无法改变的不好。修行,就是容得下别人的中伤,忍得住困苦的折磨,放得下挽留不了的美好。

10.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没必要去复制别人的生活。有的人表面风光,暗地里却不知流了多少眼泪;有的人看似生活窘迫,实际上却过得潇洒快活。幸福没有标准答案,快乐也不止一条道路;收回羡慕别人的目光,反观自己的内心。自己喜欢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自己喜欢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

11.一个人越成长越觉得很多东西不必看得太重,比如外界对你的期望,比如无关紧要的人对你喜欢与否。过分看重就会让你迷失自我。为了讨好别人,踮着脚尖改来改去,而被别人绑架了人生。一路走下来,才明白真正的魅力不是你应该变成谁,而是你本身是谁。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自己。

                IMG_256

12.什么是佛?心即是佛;什么是道?平常心就是道。一切众生何以不能明白?因为不肯平常。一般人学佛何以不能成就?只因不肯平常。各位看看学佛的人好忙哦!这里拜佛,那里听经;又是供养,又是磕头;又是放生,又是捐款;忙得连自己家人都不顾,结果什么都没有。因为太忙了,太不平常了。------南怀瑾

                  IMG_256

13.人生是一种减法,减去多余的奢求,减去过多的欲望,减去心灵的负担,减去不必要的争斗,减去不必要的烦恼,减去那些是非的牵绊,减去那些爱恨的纠缠,还人生一场轻松和洒脱,也让人生多一份自由和幸福。

14.把每一次的失败都归结为一次尝试,不要自卑;把每一次的成功都想象成一种幸运,不要自傲。就这样,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去面对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独,去战胜忧伤。

15.人活着,就是一个不断学着放下的过程。很多事,你经历过后,回头再看,那些你越是放不下的东西,也往往对你伤害越深。很多时候,如果你还看不开、放不下,不是因为你不够聪明,只是因为你经历得还不够。你内心所有的执着,现实最终都会一刀一刀将之消解,你每一次的抗拒,得到的就是你所感知的疼痛。

                  IMG_256

16.当你明白无常,你就不会张扬,今日华丽风光,明日可能狼藉一场。当你明白无常,你就不会悲伤,今日愁云惨淡,明日可能满天阳光。当你明白无常,得,有什么喜,失,有什么伤,得失也不过空花一场。当你明白无常,一切都觉得正常。真正时时看见、看着无常的心,获得真正内在的平静安详。

17.在红尘之中修行,修口、耳、心、眼等等。修行即自律,改造自己,让自己的身心处于和谐状态。修口,以善言对人,不与人争、吵,处处礼让与人;修心,则心正、心善而百毒不侵、海纳百川;修眼,令自己眼中存善,而将恶俗之物隔绝在外,不乱人心性;修耳,即不偏听偏信。

                IMG_256

18.问禅师:当我与他人有矛盾时,我好心退让,他人不但不会看到宽容,相反还会觉得我很懦弱好欺负,真让我难过!禅师问:你拿出宽容是为了让别人感恩你的么?我说:也不是,我只是不想让人嘲笑懦弱。禅师微笑道:表面的激烈是由于内心的单薄,真正的力量如同流水一般沉静。

19.挤不进的世界,不要硬挤,难为了别人,作贱了自己;跨不过的门坎,不要硬跨,跨过了是门,跨不过就是坎;做不来的事情,不要硬做,换种思路,也许会事半功倍;拿不来的东西,不要硬拿,即使暂时得到,也会失去。人生的道路上,常常会站在岔道口上徘徊,只要走错一步,就可能影响一生的前程。

20.给别人留点空间,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利不可赚尽,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这个世界不是哪一个人的世界,而是所有人的世界,所以凡事都要留有余地。

烧香拜佛与因果福报

              IMG_256

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多一分宽容,就会多一分理解脱。世上到底有没有佛佛菩萨到底在哪里拜佛究竟有没有用许多信众对此深感疑惑许多人拜了多年佛、烧了多年香,应该也是个非常虔诚的信众了。

可是也有不少人质疑,觉得信佛之后自己的命运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于是 信仰开始动摇。如此迷惑学佛,只会越来越愚痴。

表面亲近三宝,实则离佛菩萨越来越远。烧香拜佛到底有没有用?信佛有哪些因果福报?

                IMG_256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佛教不是迷信,不是迷信佛菩萨的神通,认为佛菩萨可以帮你做出违背常理之事,这都是妄想。

信佛,是相信佛菩萨的智慧,更是深信因果。烧香,不是为佛菩萨烧香,佛菩萨不缺你的那炷香,更不会因此而区别对待众生。

拜佛,不是弯下身体,而是放下傲慢。世人若以功利心、急功近利心求佛、“临时抱佛脚”,都是自欺欺人。

            IMG_257

 

佛教从来都不是世人逃避现实的避难之地,而世人往往曲解。下意识地认为出家就是想不开,烧香拜佛就是迷信。

是不是迷信,关键要看这个人的内心。心若迷惑,盲目相信,就是迷信。

如果一个人心中有正知正念正觉,那么烧香拜佛就是锦上添花、广增功德。我们在佛前做任何供养,都应明白它的真实意义,而不是盲目地跟风、人云亦云。

佛教不是世俗交易,不是你香烧得越高、越大、越多,佛菩萨就会最先加持你。

佛法之根本在于“因果”,你的人生命运、你的福祸,不是佛菩萨能决定和改变的,你自己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佛菩萨神通再大,也敌不过你自己的因果。

               IMG_256

你未曾布施福报之因,未曾积累善业,你跑到佛菩萨前祈求,这不是痴心妄想吗?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命运的真相是因果,福报求不来,福祸皆自召。

“万般皆苦,只可自渡”,不要再问为何佛菩萨不灵,信仰不欠你什么,你应当反思自己:

                  IMG_256

诵了十年经,未曾布施人;念了十年咒,未践半句行;烧了十年香,未消嗔恨心;拜了十年佛,未拜父母亲;放了十年生,未减腥与荤;磕了十年头,未感一人恩;再修亿万年,还是愚痴人。

无论你信佛信得多真诚多深,若你自身德行不改、恶念恶习不改,你就是抱佛的大腿,整天守在佛菩萨像前,又有何用吗?

真正的佛菩萨是我们内心的善良,心中有佛、佛无处不在,就如我们常说的那句话:举头三尺有神明。

我们恭敬佛菩萨,敬畏因果,是我们对善的皈依。人要真正改善命运,靠的不是外在所谓神秘力量,而是自己。

 

                IMG_259

求人不如求己,真正能改善自己命运的人,是人自己,而不是菩萨。内心的善念,再经由这一念善良的本性,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

人因一时的迷惑,在利欲熏心之下,犯下罪行,可终究会尝下牢狱的苦果。这天下,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切莫自欺欺人。佛菩萨是指引我们走向光明解脱大道的引路人,而你自己的人生之路要靠自己。

深信因果、不迷不惑,“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真正离佛菩萨最近之人,不是那些整日佛前磕头、把香炉点的烟熏火燎的愚信之人,而是真正践行菩萨道、心善慈悲之人。

良善之人,不用烧香拜佛,也福德深厚。“口念观音心不善,喊破喉咙也枉然”。敬香之心香、拜佛知忏悔积德,人生自然诸事顺遂。

                  IMG_256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