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知识: 十法界与明心见性
佛教知识: 十法界与明心见性
法界歌
心包太虚量沙界,当下一念周法界。
若问法界有多大,认知见性即法界。
法界主人就是知,知道明白包法界。
十法界里做游戏,无我无着无习气。
天大地大心最大,虚空法界全装下。
十法界中任你游,潇洒自在真自由。
心想事成在一念,万法归宗性不变。
千变万化归法界,法界自性常安然。
千变万化全是假,一真法界永不变。
谁能认得法界性,当下心安当下定。
当下心安空无我,空身空我自解脱。
本来法界常清净,无动无乱本安宁。
一真法界空无我,无我是谁求解脱。
无佛无魔无罪福,万法皆空谁解脱。
法界,是佛教术语,将佛和众生分为十大法界。十界分别是指: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和佛法界。前六项称为六凡,后四项称为四圣,合称为六凡四圣。
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曾感叹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由于这个无明的妄想,使众生在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三世中,不断在六道中流转。六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也就是十法界中的六法界,又称六凡。 另外,佛陀的圣弟子,依各人解脱方式和度众愿力的差异,分为声闻、缘觉与菩萨。此三者与佛陀合为四法界,又称四圣。六凡加四圣,合称十法界,每一法界有各自的特色与因缘果报。从性上来讲,没有十法界,只有一真如如不动的清净心。一心分别出了十种知见,就产生了十法界。其实十法界不离自己当前的一念心,自己的一念心与哪一种法界相应,就住在那一种法界之中。十法界也就是自己的十种知见,学佛就是学习佛的知见,具备了佛的知见,就具备了成佛的条件。
六道众生皆有六种不同的私心、贪心、欲望、追求、执着的心而造成。六道中的众生共同具备一个特点,都有私心我执,私心我执的轻重,就决定在六道之中的位置。若要真想了生死,必须对治自己的私心贪心与执着的心。只要自己心中还存有自私自利,决定逃不出六道生死轮回,这一点一定要认识清楚。
所谓众生知见,就是为了我而活,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我执、我见、我身、我的名利情爱而生存就是众生知见;佛知见就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因妄想分别执着才变成了众生,若能放下私心贪心的妄想分别执着,一切众生皆有成佛的资格,这就是佛知见;在明白了佛知见还没有完全达到标准的这段时间,叫菩萨知见,也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彻底把自己的习气毛病改正过来,圆证本性,成就无上佛道;小乘的知见是,我要度人没有能力,先要自度自了,等以后有了本事再说,也就是说明了空性不再着相,自了自解脱为自了汉,名为小乘;明了空性,自己无烦恼,再发度众生的心愿,叫做自度度他,名之为大乘;明了自己与众生一体不二,本性清净无染,无凡无圣,无众生也无佛,本是一体不二,只是妙用不同,虽然用有差别,但体性是一样无二无别,能认定平等性,不动分别心,名之为无上乘。
众生在迷惑之中很难清醒明白过来,如同迷人在黑夜之中什么也看不见,只有点亮灯光,黑暗即刻消失,只有明心见性的人才能够从黑暗之中见到光明。众生在黑暗中,无论怎么劝导,他怎么努力,也看不到光明。
让一个着相执着的迷人彻底全部地放下,对于名利情一点也不执着,无论着相有我的人怎么努力也无法办到,只有真正开悟见性不着相的明白人,才能够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同人在黑夜见到光明一样地明明白白。什么东西在光明的照耀之下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见性的人就是明白人。
佛法的根本是让众生个个都能明心见性。只有明心见性之后,不用任何的道理劝导,也不用任何的人帮助,他自己就能万缘放下,他自己本人对于名利情、钱财、身心、自由、享受这些虚妄的东西,再也不会迷恋执着。
佛法在悟不在修,悟后真修是真修。不悟的迷人着相的我我我,再修也是盲修瞎练。佛法的宗旨并不是让别人怎么样的劝导,而是靠自己自觉自悟、自修自证,自己心甘情愿地放下,而不是被强制地放下。只有自己自觉自愿地放下,才是真正的放下,才能够真正的明心见性,才能够真正的圆成佛道。无上的佛道必须要达到明心见性。
一位在幻相幻心幻法中修行的行人,可以认真地分析思维总结一下,苦苦修行几十年,究竟在学什么?找什么?求什么?想最后得一个什么呢?如果自己把这些问题还没有思维透彻,个人苦苦地盲修瞎,干什么?为什么呢?妄想的佛在何处?什么时候才能见到?
妄想的法是什么?从什么地方才能真正得法?最后追求的道在什么地方?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这些现实而又真切的问题不能不想、不能不通达。因为这关系到自己的命运、自己的未来和修行的最终成果。如果把佛法的道理,性相、体用还没想清楚,怎么成佛呢?
菩萨慈悲地劝导别人放下,是为了借用别人帮助自己升华超越。因为在实心实意帮助别人的时候,正是自己体验慈悲心、展示爱心,放下自我傲慢、增加自己爱心的最好神奇妙用。每一个人都可以体会,在劝导别人的时候,正是自己要求自己要如理如法做到的时候。
从表面上看,是在帮助别人,实质在帮助别人彻底放下时,正是自己要彻底放下的最好时光。因为自己放不下,不可能劝导别人,就是劝也没有劝人的力量。舍己就是为众生,为利众生也必须要舍己。这里边的义理,每一个真正修行解脱道的菩萨都能深入细致地体会。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